- [頂]范曾:大乘起信 2010-03-13 點擊:4168 評論:0 作者:范曾
- [頂]韓小蕙:歡喜佛境界 2010-03-13 點擊:4893 評論:0 作者:韓小蕙
- 《心經》略說 2010-03-28 點擊:4505 評論:0 作者:不詳
- 般若波羅蜜多心淺解 2010-03-28 點擊:5916 評論:0 作者:不詳
- 佛心慧語------(三)自在篇 2010-03-26 點擊:5482 評論:0 作者:不詳
- 佛心慧語------(二)自識篇 2010-03-25 點擊:4418 評論:0 作者:不詳
- 佛心慧語------(一)自覺篇 2010-03-25 點擊:5081 評論:0 作者:不詳
- 禪與個性化創造詩論 2010-03-25 點擊:3904 評論:0 作者:不詳
- 林谷芳:親切與真實 2010-03-13 點擊:4764 評論:0 作者:林谷芳
- 證嚴:靜思語 2010-03-13 點擊:4533 評論:0 作者:證嚴
- 星云:禪與現代人的生活 2010-03-13 點擊:5888 評論:0 作者:星云
- 生活禪開題 2010-03-13 點擊:3622 評論:0 作者:凈慧
- 舒乙:最美的就在這兒 2010-03-13 點擊:3400 評論:0 作者:舒乙
- 陳從周:僧寺無塵意自清 2010-03-13 點擊:3177 評論:0 作者:陳從周
- 姜昆:擁有“法喜”的李娜 2010-03-13 點擊:3204 評論:0 作者:姜昆
- 張大千:我當了一百天和尚 2010-03-13 點擊:3052 評論:0 作者:張大千
- 什么是禪? 2010-03-13 點擊:4274 評論:0 作者:不詳
- 金剛經 2010-03-12 點擊:3659 評論:0 作者:不詳
范曾:大乘起信 范曾1在深山古寺,云荒石老,松高猿藏。如果這猿又性慈壽永,神話也便隨之而出。《春秋繁露》載:“猿似猴,大而黑,長前臂,所以壽八百。”《抱樸子》更神其說:“猿壽五百歲則變為玃,千歲則變為老人。”此把達爾文《物種起源》所計算從猿...
韓小蕙:歡喜佛境界 韓小蕙我從心底里喜愛歡喜佛。甚至達到一種崇拜!1第一次見到歡喜佛,是在猝不及防之中,...
一、心經兩種形式 在我國廣泛流傳家喻戶曉的《心經》,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師的譯本。它的格式不同于其它經典,它前面沒有「如是我聞」這一段證信的序分,結尾也沒有大家歡喜,信受奉行,作禮而去之類的流通分。秦代羅什大師所譯也與此相同,但其它多種古譯(到...
任何一種有系統、有義理的文字,都是由外舉決定內涵的,經典也不例外;因此當我們了解了這一部經典的標題之后,也就會了解它的旨趣了。這里我們首先要討論:什么是‘般若波羅蜜多心經’? 一、經名解釋 般若:查字典注音為班若或缽惹,實際上應該讀成缽瑞。...
參禪何必須山水,滅卻心頭火自涼。 心無物欲,方寸之間皆海闊天空,永無涯畔。 最大的立功就是拯救眾生陷淤的心靈,使眾生離苦得樂。 佛陀的偉大在使人從生命的根源上得到徹底的救度、解脫。 人要活在無罪一身輕,活在光明喜悅之中。 佛法不是...
修行是點滴工夫。 把自己的心凈化了、安定了,法就會從你的生命中升華、顯現,而迸發出你生命的潛力。 所有偉大的事業,都不會是馬拉松的成績,而是接力賽的成果。 ‘強順人情,勉就世故’八個字,誤郤你一生大事。 即今休去(放下)便休去,欲覓...
一個人,不能了解生命,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。 改變別人,不如先改變自己。 擁有財富的人,不如擁有智慧的人。 常常原諒自己的人,往往得不到上蒼的原諒。 常常責備自己的人,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諒解。 人很奇怪,不了解自己,卻又每天想去干...
本文是作者的《佛學與中國古典詩學》系列研究之一,文章從審美體驗的角度探討了古代詩學中個性化的審美理論。中國古典詩學中雖然沒有體驗這樣一個范疇概念,卻多有關于審美主客體融合體驗的描述。嚴羽的“妙悟說”就屬于一種個性化的審美理論。禪宗所講的“頓...
林谷芳:親切與真實 林谷芳道不遠人的親切體得無情說法,禪者處處都見詩意,但法的體會何只在山河大地,語默動靜、行住坐臥都應是法的直接呈現,而這“運水搬柴,無非大道”也是禪特別迷人之處。宗教都...
證嚴:靜思語 證嚴時間佛說:“命在呼吸間。”“人”無法管住自己的生命,更無人能擋住死期,讓他永住人間;既然這么來去無常的生命,我們應該好好地愛惜它、利用它、充實它,讓這無常──寶貴的生命,散發它真善美的光輝,映照出生命真正的價值。 B...
星云:禪與現代人的生活 星云禪,是人間的一朵花,是人生的一道光明;禪,是智慧,是幽默,是真心,是吾人的本來面目,是人類共有的寶藏!禪,雖然是古老的遺產,但更是現代人美滿生活的泉源,因為禪的功用可以“擴大心胸、堅定毅力、增加健康、啟發智慧、調...
凈慧:生活禪開題 凈慧在生活中修行經常有信徒向我提問:我們應該怎樣把學佛、修行落實到實處?我說:應該把學佛、修行與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,在生活中落實修行。學佛的目的就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世間,有...
舒乙:最美的就在這兒 舒乙看過法海寺的壁畫之后,第一個感覺是:北京人白當了!那里有頂精致、頂豪華、頂完整的明代大幅壁畫。最美麗的存在原來就在這兒!早聞其名,始終沒有看過,不知道其真面目和它...
陳從周:僧寺無塵意自清 陳從周江南夏天的天氣總是那么的炎熱,人們都以空調降溫是惟一的辦法,然而此心安處是樂土,關鍵是在心地了。一天,真禪大和尚冒暑來寒齋,小坐清談,頓忘溽暑,人間天上,佛法無邊,和尚辭歸后,我的心神總向往著古寺僧舍,偶然記起...
姜昆:擁有“法喜”的李娜 姜昆久違了,李娜!在望到她的那一瞬間,我的思緒不由自主地又回到了從前。那時她年輕,我對時間的感受也不如而今深刻;而今,當我獨處時,總是忍不住要問上一句:歲月遺留給我們的都是些什么呢?第一次見到李娜是在央視“難忘一九...
張大千:我當了一百天和尚 張大千我的未婚妻,原本就是我的表姐,比我大三個月,我們的感情極好,可惜她過早死去。她叫謝舜華,堯舜的舜,中華的華……我由日本回來,本想回內江祭吊盡心,可是正逢張勛在鬧復辟,兵荒馬亂,我回不了四川,家兄又命我回日本,...
“什么是禪?”凡是對佛教有研究的人都知道,這個題目嚴格說來是有問題的,因為禪是不能講的。禪的境界是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,是與思維言說的層次不同的;但是,“妙高頂上,不可言傳;第二峰頭,略容話會”。為了把禪的境界介紹給大家,不得已,仍然要藉言語...
《 金 剛 經 古 本 》 (依江味農居士《金剛經講義》錄出) 法會因由分第一如是我聞,一時,佛在舍衛國,祗樹給孤獨園,與大比丘眾,千二百五十人俱。爾時世尊,食時,著衣持缽,入舍衛大城乞食。于其城中,次第乞已,還至本處,飯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