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海湖,遙遠的呼喚,呼喚著遙遠。
我們循著你的呼喚而來。
青海湖——多美的名字!
這名字有一種清澈的深邃,有一種高雅的韻味,有一種特殊的大美,令人心醉。
我們到來時,正趕上青海湖邊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開。金燦燦的花海一望無際,隨風飄送田野的芬芳,令人欣喜沉醉,直想奔身而入,浴過金黃的花瓣雨。大塊明麗的黃如成匹的綢緞鑲嵌于湛藍湖邊,湖水融漾了繁花的色彩,盈盈如畫斑斕;花影照水成雙,更是不盡勝放。花下泛出星星點點的綠,經風拂動,映出淺綠明黃。這美恍若江南,千里鶯啼的江南,水村山郭的江南,油菜花開的江南。
不時有鳥兒翩然而落,小心翼翼地親吻湖面,唯恐不小心弄皺了它的面容。鳥島是鳥兒們的世外桃源。每到四五月份,斑頭雁、魚鷗、棕頭鷗、赤麻鴨、鸕鶿和黑頸鶴等十多種候鳥便會成群結隊回到這里。我們的鏡頭一個勁地對準群鳥,生怕錯過它們每一個優美的姿態。
在鳥兒的眼里,這些千里迢迢趕來欣賞它們的人類究竟是何印象?御風而行,飛臨其上,這藍色大湖又是何形狀?人永遠不可能擁有一只鳥的視角,卻能讓心靈感染飛翔的喜悅,讓思緒在天空與湖水間暢行。湖水洗客心,在它面前,我們只想守住這一份湖的美麗,守住這一份水的清澈,守住這一份海的遼闊。
撲面而來的蒼茫與沉寂,
讓我們感覺仿佛快要被蒸發,
不得不對生命過程有一種全新的感悟。
我們發現自身很高大,因為我們站在世界屋脊上。
又發現自身很渺小,
因為在這里,
我們每個人,都不過是一粒被風不經意間吹來的塵埃。
行走在路上,感覺距離可以遙望,可以縮短,但距離確是實實在在的存在。
在這里,距離就意味著我們永遠也無法走進它的心靈。
一泓大水,盛放在雪山的玉盞中。
它靜靜地躺在那兒,等著我們走近發現它。
它無愧于“大天湖”的美譽。它的美超出了我們的想象,以至于我們不能簡單地用“絕色”來形容它。
納木措是有生命的圣湖。每逢羊年,朝圣的人們圍著1920平方公里的納木措繞湖一周,徒步行走需要十多天。他們相信,默聲許愿并凝視湖影,就可見到預示自己來生的幻景。
在西藏古老的神話故事里,圣湖與神山是一對生死相依的情人。念青唐古拉和納木措完成了大自然所能體現的最完美境界。山重水,水疊山,正如那一對也不知在湖邊廝守了多久的夫妻石,看碧波涌退,云卷云舒,天長地久無盡時。
但納木措卻是個情緒不定的情人。時而,它感受著念青唐古拉的溫暖懷抱,呈現透明的碧藍色;時而,它又在陰晦中愁緒漸起,籠上憂郁的深藍色。湖水的色調如此多變又如此美妙,令每一個望見它的人都驚嘆不已,似乎用手每掬一捧上來,都會是不同的顏色。而這里的寂靜與遼闊又顯得更為奢侈。我們的心靈深處能泊幾回這一片寧靜之水呢?
冰雪還未完全融化,崖石邊飛珠濺玉,湖水一浪又一浪拍上岸來。前來取水的覺姆探下身去,手中的罐子承接涌來的圣湖之水,多少有些隨緣的意味。
一直以為,與納木措的距離在于路途的漫長、海拔的懸殊、氧氣的稀薄,這是一種感官上的距離。當我們打破這種距離真的站在它面前時,才發現原來離它是那般的遙遠,遙遠得使人不可企及。那不是地理上的距離,而是與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精神上的距離、心靈的距離。
.
【申明】飛天文學網,筆下文學,許多資源來自網上,供廣大同好欣賞學習,并不代表本站觀點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果侵犯到您的權利,敬請告知。